search
aa全球服务电话: 0757-85615818 0757-87665010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
/
建筑成碳排“黑洞”占半数社会排放量

建筑成碳排“黑洞”占半数社会排放量

  • 分类:专题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3-30

【概要描述】

建筑成碳排“黑洞”占半数社会排放量

【概要描述】

  • 分类:专题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3-30
详情
“是什么阻止了城市低碳脚步”系列报道之六:
【EP环保网综合报道】建筑碳排放对于中国多数普通人来说远没有汽车、工厂问题来的直接,甚至很多人不理解,一栋不动的房子放在那里有什么排放。而事实上,建筑碳排放在社会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现状】
建筑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截至2009年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40%。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我国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
【原因】
建筑技术本身不利于节能减排
中国建筑材料使用和建筑结构都有着很陈旧的习惯,这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习惯恰恰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普遍存在保温隔热性能差的问题,采暖用能的2/3白白浪费掉,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近些年来,建筑材料更新换代的情况依然没有太大改观,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依然远落后于美日等国家。
建筑使用年限短就是在浪费能源
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指出,我国当前建筑节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筑使用寿命远小于实际寿命,致使节能减排的成果大打折扣。据了解,欧洲的建筑平均寿命都在80年以上,很多用到百年以上,日本推算建筑的生命周期是38年,而我国房屋的使用寿命往往不超过二三十年。房子寿命越短,拆得越多,最后消耗的钢材、水泥等能源越多,引发的城市温室效应就越大。
摆阔型消费理念不利于建筑节能
住大房子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中国人都在尽量选择更大的居住空间,但不适当的追求“阔气”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和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曾对国内外住宅比较,结果是日本、瑞典、德国三个发达国家国力和人均收入是我们的10倍甚至几十倍,但其新型住宅的套型都在85至100平方米内。而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因为房价太高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小户型外,中国人普遍愿意购买100平以上的居住空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8年提出的人类发展报告里总结20世纪人类消费得失时提出一个警告,即要摆脱和克服炫耀型、竞争型、摆阔型的消费理念,节能必须要改变大而不当的户型。
老旧房屋节能改造有困难
如果说新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上向节能建筑靠拢尚为容易,但比例更大的旧房如何也能改造成更节能的房屋同样重要。而这点,在中国也很难,无论是整栋建筑的改造还是各家各户的改造,都不容易实施。 2010年,上海一座百年老房“五方别墅”曾请“法国纳索设计”专门做了节能改造,用事实证明在旧房已有的建筑结构下,通过室内设计还是可以将节能减耗做好的。但是在中国像如此下力气为老房改造的实在是太少了。 且不说建筑整体改造好不好做,就是各家各户的小改造进行起来也不容易。2011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曾在北京做过一次低碳家庭改造活动,21个家庭通过更新家电、利用太阳能技术、增加隔热设施等等手段分别让自己的家达到了节能的要求。但是从实施情况看,不仅要搭工搭料搭钱,还要起码抽出一个家庭成员专门来做,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的,除非是这个家庭对节能改造具有特别大的热情,否则想普及推广这种改造是很难的。 【未来】
节能建筑政策怎么完善落实更重要
其实不能说中国对于建筑节能毫无建树,近些年来有关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和政策不断推出。
在2007年我国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使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标。2008年以来,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
2011年,几部位联合发布的《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将启动一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到2015年,改造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将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将下降30%以上。
各种政策措施也有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以媒体统计的数字为例,2009年我国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6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能技术如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面积从2005年的3000万平方米上升到了2010年的1.2亿平方米,LED照明、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发电等一批绿色能源技术也得到了较好发展。
但是这些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在未来怎么让政策更好的完善并落实更重要。例如对于节能改造的资金支出,中央财政资金是“以奖代补”的方式支出,属事后奖励,很难用于项目启动。仅靠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改造需要,因为余下资金要由业主补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进行房屋改造的积极性。
其次,住宅楼在推行节能改造需要征求业主意见,业主不认可就无法进行。要让业主百分百认可,这个工作本身就不好做。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推行“建筑节能改造需征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的执行办法,有望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EP环保网:思颉 邓雅楠)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90799号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