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三峡商报记者来到位于白洋园区的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一个个繁忙的镜头,见证了邦普人干事创业的热情。10月17日,50多名“邦普战士”从全国各地迅速奔赴宜昌,项目团队完成集结;楼上楼下工地现场,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项目12月1日如期开工。
一、800辆物流车,实现“货找人”
“园区厂房林立,机器人穿梭其中。远程集成控制,只需一键启动,生产线自动运行。”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推进办公室高级总监、邦普宜昌基地总经理王皓描述了这样一番场景。
园区机器人智能巡检,实现自主巡逻。配备可见光摄像机及红外热成像仪,可对基地130栋厂房,近2000个巡检点进行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诊断,并通过远程无线传输。
二、设计方案优化了,60多个版本
“整体设计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轴,深挖一体化、集约化制造,凸显全产业链体系优势。”在谢发源看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让宜昌发挥磷矿及磷化工优势,以生产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向动力电池领域拓展,使化工产业链得以延展。由此,宜昌精细化工产业也将迎来跨越式蝶变。
三、真正实现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宜昌项目部助理总监彭冬介绍,邦普宜昌项目建成投产后,会是国内乃至国际第一个从电池回收到正极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基地。
依托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电池回收领域积累数年的“定向循环”技术实力,邦普宜昌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材料从废旧电池来,到全新电池去,整个过程呈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高质的闭路循环系统,真正实现电池材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整个过程包含了前处理、湿法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等一系列工艺处理流程。在定向循环的模式下,实现电池回收与再生的节能化、环保化以及高质化。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公司总部提出了‘安环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总体要求,邦普宜昌项目建设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总体推进。”安环管理部经理王伟强说。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宜昌基地助理总监唐盛贺表示,邦普宜昌项目将会大幅度使用绿电,从厂房设计、产线设计、园区设计,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式园区。
以生产正极材料核心设备辊道窑为例,常规采用的是40-50米的辊道窑工艺,这种窑成本低,但能耗较大。而在宜昌基地,将采购近100米超级节能辊道窑,采用自主研发的100米窑炉烧结正极材料的工艺,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实现全程可控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