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师的使命,就是要给人们带来惊喜。”说这句话时,“95后”助理工程师吴贤达双眸发亮。
“95后”吴贤达是研究院电池回收工艺部的一名助理研发工程师,专注攻克电池回收预处理段工艺开发的核心关键技术。在邦普循环“电池回收工艺硬仗”中,他主要负责标准文件的编撰。入职一年多以来,他主动筹谋、带头攻坚,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01 始于梦想,专于热爱
吴贤达与电池结缘,始于2020年。那年7月,他通过校招的方式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邦普循环,开启了寻梦之旅。
就读于功能材料专业的他,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曾参与纽扣电池与软包电池的制作与测试,这让他对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每一颗废旧电池通过高科技手段变成电池原料,我迫切想要参与到这个绿色事业中去!”
在毕业之际,吴贤达就瞄准了邦普循环,并顺利成为其中一员。入职之初,他曾在生产部门协助制定生产需求计划,协助指导生产,也曾在生产第一线带领过班组。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他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也增强了沟通协调和统筹调度等能力。
02 求真务实,行必致远
枯燥生活里他并不浮躁,反而潜心钻研业务。接到标准文件编撰这一任务后,吴贤达是“既欣喜又忐忑”的,欣喜是因为“有挑战就有进步,期待能获得有效精进”,忐忑是因为“没有经验,担心搞砸”。
吴贤达回忆,“完成第一篇标准编撰的时间只有2个月,没有专人培训,对标准文件的框架、编撰、流程等一无所知,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任务’”,短暂的呢喃后,吴贤达马上调整了心态,迅速投入到任务中。
2个月,60多个日夜,反复查阅标准文件编撰规范,反复分析总结有关期刊、论文和标准文件,反复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取精、弃糟,反复试验和攻坚,带头破译标准文件编撰“密码”,扫除拦在心头的所有障碍,最终完成了第一篇标准文件的编撰与修订。
编撰只是第一步,在标准文件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形成征求意见稿。吴贤达介绍,“在电池回收工艺标准文件制定方面,参考资料大都是过于粗糙或者与主体不相干,需要对工艺流程、物料处置方案等进行再三确认,涉及到各部门的衔接以及探讨 ,例如电池模块如何放电安全快捷、异常电池单体浸泡后如何检测电压等专业性问题,有些问题在行业乃至国际中都没有确切的处置方案。”
面对困难,吴贤达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一心只想着先易后难、逐个核准、步步落实,构建明确的标准体系。首先根据自己所查阅到的相近标准文件、期刊、论文等知识进行初步筛选,在部门汇总沟通、形成共识;加强与生产、技术、安环部门领导的交流学习,斟酌字字句句,加快标准文件的推进。
“整个标准文件撰写途中,各种意见参杂,他总是耐心答复,对相关征集的意见,他都会反复确认,力求完美。” 邦普循环研究院电池回收工艺部研发工程师周波评价道。
03 时而自省,求知若渴
“第一篇标准文件按时完成了,但用时太多、过程曲折,不利于提高效率,”每晚的自省与复盘,让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他积极改进撰写流程,统计相关标准搜索引擎,从根本上加快整体任务的推进步伐,为校准、审核预留了更多时间。
站在绿色低碳产业的主赛道上,在邦普循环这个“大有可为”的宽阔平台里,吴贤达时常感到“本领恐慌”,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常常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行业讲座,查阅知网上相关论文,不断精进。“学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他总是问自己,“如果明天要迎接更大的挑战,今天的自己是否已经具备能力和勇气去面对?”
在吴贤达看来,青春就是用来学习和奋斗的,要对成功感到饥渴,要在工作中进取、在奋斗中不断锤炼自己,用理想和信念点燃内心的狂热,将活力和激情奉献给工作岗位,用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在邦普循环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更多价值!
务实:邦普循环核心价值观
践行务实企业文化,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选择。公司内部要营造务实的氛围,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以奋斗者为本,追求高绩效。对待客户,要从客户需求出发,不弄虚作假,真诚服务好客户。倡导全员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讲真话办实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