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货∣动力电池回收流程与拆解规范分享
介绍:邦普是全国汽车标准委会“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单位,目前,邦普主导起草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材料回收要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包装运输规范》和《车用动力电池回收
利用 拆卸要求》均已立项,其中《拆解规范》已经通过审定。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的关注。业内预测, 2015年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达到2万至4万吨,2020年将达12至17万吨。相比前端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后市场的建设才处于起步,相对混乱无序。为促进整个产业链朝着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邦普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研究的企业以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单位,在4月16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大会“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论坛”上对动力电池回收流程、拆解规范等信息进行分享。
基本要求
动力电池因其较大的体积和质量,即使报废了,仍存在一定的余能,电压通常达到300~750V, 拆解方式不当容易引起电池短路、起火,甚至爆炸,从而危害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电解液的泄漏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拆解企业遵循安全、环保和资源循环再用原则,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内部及外部培训、并为作业人员提供机械防护工装等绝缘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拆解,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回收拆解企业还要根据已有信息制定拆解作业程序或拆解作业指导书,无论是已报批的国家标准《报废汽车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还是已经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都已经对电池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需提供动力蓄电池拆解信息或拆解手册,必要时应提供技术培训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预处理
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要求回收企业首先需要对电池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内容包括电池的型号、制造商、电压 、标称容量、尺寸、质量等,这些信息为下一步的安全评估提供支持;安全评估是保证电池安全拆解至关重要的一部,通常评估的内容包括电池是否漏电、是否有废液泄漏、是否变形或者有过火的痕迹等;针对采用液冷方式的动力蓄电池,还需要对冷却液进行抽排;拆解的动力电池包、模组、单体通过厂内编码,再将信息录入回收追溯管理系统,做到电池的可追溯。
动力电池拆解
不同车型装载的动力电池外形不同,结构多样。但总的拆解流程别无二致,都是先从车上将电池包拆卸下来,对电池包进行预处理,再将电池包拆解,分为模组、外壳和金属附属件,模组再拆解为单体、外壳和金属附属件,最后将单体拆解为正负极、外壳。为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效率低、安全性低、环保差等问题,《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建议动力电池模块拆解过程中采用模块拆解设备进行自动化拆解。目前,邦普已经自主研发了一套全自动电动模组和单体拆解设备,电池模组、单体回收拆解能力分别可达30000吨/年、20000吨/年。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