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佛山日报》|邦普循环:牵头参与超80%锂电池回收标准研制,被国家级发布会树为标杆

  • 发布时间:2025-10-19

  • 作者:佛山日报

近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位于佛山的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邦普循环”)作为定向循环典型标杆被点名表扬,其标准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佛山日报》图片1.jpg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

这家从佛山起步、由宁德时代控股的新能源企业,凭借“回收本无序,标准须先行”的创新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的技术突破,更牵头参与了全国超80%的锂电池回收标准研制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佛山日报》照片2.png

“企业创立之初,在回收电池的过程中发现所回收的电池和废料都被放在一起,回收处理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们向合作方提出能不能分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带出了废电池以及废料的分类标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邦普循环副总裁余海军介绍了为何企业“钟情于”标准建设,“因为标准和技术其实是不分家的。”

《佛山日报》图片3.jpg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提到,通过实施应用标准,部分企业实现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6.5%,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这个“部分企业”的数据指标,就是源自邦普循环。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在发布会上指出,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佛山日报》图片4.jpg

2005年创立之初,邦普循环就前瞻性地提出“回收本无序,标准须先行”的理念,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准化作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深耕,邦普循环已发展成为国家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起草工作组及废弃电池化学品处理处置工作组双组长单位。截至目前,企业累计为行业制定445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26项,支撑全国18个标委会开展电池回收标准研究,涉及有色金属、化学品处置、汽车、化学和物流等多个领域。

《佛山日报》图片5.jpg

“标准的研制是源于我们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经过验证以后会慢慢被固化之后便形成了作业指导书,而作业指导书就是一份标准。”余海军说,制定标准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标准的实施反过来也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技术实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在宁德时代的支持和协同下,通过技术和标准的双轮驱动,邦普循环已经构建的“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完整生态闭环,营收也一步步从几亿元增至数百亿元,成为全球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

《佛山日报》图片6.png

尽管中国在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邦普循环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行业面临着“标准领先但游戏规则落后”的挑战。为此,邦普循环也有了新的目标方向。

余海军坦言,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国虽然领先欧美等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标准体系多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约束力,同时在方法学、政策法规的系统性设计方面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现状,此次新闻发布会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将筹建全国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希望借此契机建立统一的国家级标准组织。

《佛山日报》图片7.jpg

“我们希望能争取这一国家级的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广东、落户佛山,这不仅将实现佛山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更将有力支撑广东省这一新能源汽车大省完善产业链布局。”余海军说,标准的本质就是为产业保驾护航,邦普循环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方法学的开发以及国家级标准化机构的建设,就是希望能够为新能源产业链出海,去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动力电池回收高峰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到来,行业规范发展具有紧迫性。余海军建议,应从现有标准体系中筛选关键环节,将其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增强行业规范约束力。同时,还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学体系,特别是在碳足迹和再生料等新兴领域,构筑国际互认防火墙、形成国际谈判筹码,助力产业全球化发展。

余海军也表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邦普循环将继续发挥产业、技术和标准化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循环力量”。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张伟科


分享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